Product classification

拖泵输送泵管

contact us

杏彩官方注册地址

产品描述

  三十年来,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蹄疾步稳,乘着产品、技术、标准“三驾马车”,以澎湃的动力,一路勇毅笃行,持续引领混凝土产业变革新浪潮,稳步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持续跨越,以奋进之姿助推国产装备成功“泵”上世界之巅!

  现如今,我国混凝土机械制造已成功占据全球制高点,混凝土设备年销量、保有量世界第一,更诞生了全球领军的混凝土设备制造商,但回顾30年前的中国基建项目工地中,混凝土机械市场却被大量的“洋设备”所占据。

  面对国外混凝土设备的压制和技术垄断,创业初期的中联重科凭借“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精神,经过艰苦的“攻坚战”,于1993年正式下线混凝土输送泵,由此开创了混凝土机械国产化的新,亦开启了中联重科的攀峰之路。

  30载砥砺前行,中联重科成功跃升为位居全球前列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更作为混凝土机械的行业领军者,打造出一系列站上全球巅峰的明星产品——从被誉为“世界泵王”的HBT90.48.572RS超高压混凝土输送泵,到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62米泵车、67米泵车、80米泵车、101米泵车……时至今日,中联重科长臂架泵车销量早已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在2012年9月28日,中联重科推出了101米碳纤维臂架泵车,作为全球首个突破百米的臂架泵车成功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了目前全球最长的臂架混凝土泵车。

  而就是这个看起来像是,可折叠塔吊和货车底盘组成的机械设备,却是能将混凝土送到高楼的秘密武 器,它是由底盘、臂架系统、转塔、泵送系统、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六大部分组成的。

  从技术层面来讲,通过材料创新使得泵车臂架自重减少了35%,在满足国际安全标准的前提下,也实现了泵车臂架的轻量化设计。

  从工程实际应用角度来讲,不仅可以将混凝土,轻松输送到30层以下建筑的任意位置,还可以扩大布料范围、减轻劳动强度。自此,改变了高层建筑,反复变换混凝土浇筑方式的低效率操作,大大提高建筑施工领域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能耗。

  创新是创新者的通行证。从60多年中联重科前身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成立,到1992年中联重科诞生,再到新时代深化国内与海外市场“智能化”布局,一路走来,中联重科始终不忘科技研发初心,坚持自主创新,由此在市场上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应对时代变局,中联重科因时乘势,于2014年启动产品4.0工程,从产品的智能化切入,实现了产品自诊断、自调整、自适应,让设备“能感知、有大脑、会思考”;2020年,进一步迭代、突破,进入4.0A创新工程新阶段;近年来,围绕轻量化、新能源、智能化等核心技术展开积极探索,在混凝土机械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镂空臂架颠覆行业认知、实现了国际领先。

  顺应新时代市场发展趋势,凭借技术创新和科技突破,中联重科陆续推出首款国产化碳纤维臂架泵车、全球首款新能源纯电动泵车、首款60米级别混合动力泵车、“凌云Ⅱ”系列70米泵车等新技术产物。2023年,中联重科发布“凌云Ⅱ”升级版、“凌云”混动、“凌云C”系列等多款新品泵车,尽展行业引领者的深厚“技术向心力”。

  如今的机械湘军“巨无霸”,总资产超13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位居机械设备行业第一,专利综合实力位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先后主导、参与制修订4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7项国际标准,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六强。

  然而,三十年前,中联重科的前身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这家脱胎于科研院所的企业还面临着“捧着金饭碗没饭吃”的窘境,开启了市场化的探索之路。

  在国家没投一分钱的情况下,技术人员放下身段,租场地、搞生产、谈业务,第一次把自己的技术图纸转化为产品。到1996年,中联重科就已实现产值过亿,利税达4200多万元。“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不仅仅使企业摆脱了“卖图纸坐吃山空”的困境,更为市场大潮冲击下的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找到一条出路,让科研院所有能力继续承担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国家队责任。

  在改革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伴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意识到,“科技体制改革绝不能是少了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国有科研院所,多了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而是要通过产权关系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过多年发展,中联重科已成为多元股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被誉为“科技体制改革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为了应对行业周期性影响,提升国产品牌全球竞争力,中联重科以促进科技产业良性循环为着力点,锐意改革创新,昂首阔步海外市场。数十台大型挖掘机交付沙特达曼、成为多米尼加农业机械装备批量集采项目中份额最大的单一供应商、创下出口南美市场最大吨位起重机记录……中联重科海外出口高歌猛进,大单不断。

  中联重科用“地球村”思维和“本地化”理念加速海外业务的模式变革,端对端深耕全球市场,数字化赋能业务模式,战略布局持续完善,重点产品与市场实现快速突破。2022年,公司在印尼、阿联酋、沙特、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销售业绩同比增长超过100%。2023年一季度报告显示,中联重科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23%。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中联重科与时偕行,用改革引领发展,坚守科技与产业良性循环的初心。

  “科技创新,三十而‘砺’,中联重科感恩新时代对科技创新的馈赠,感恩各级领导对科技创新的关怀和支持,感恩全球客户、供应商、友商对科技创新的信任和包容,感恩股东、投资者和媒体朋友对科技创新的青睐和支持,感恩员工在科技创新中的奉献、奋斗和风雨同行。中联重科将在新一轮技术中砥砺前行,心怀感恩,以持续的科技创新,不断攀登新高度、开创新境界、绽放新精彩。”詹纯新说。

  推动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是长沙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中联重科勇当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主力军,经受住了疫 情反复等的考验,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力打造全球智造高地,用一座全球领先的“高效之厂、生态之园、智慧之城”献礼新时代。

  作为湖南省产业项目建设的“一号工程”,中联智慧产业城通过全面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升级,汇聚了8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300条智能产线多项产线大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1个国际标准秘书处;建成后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成为“工程机械之都”长沙的智造新地标。科技、生态、人文在此交织融汇,“看得见的智慧智能”与“看不见的智慧”在这里联通融合,处处体现着“未来感”和“科技感”。

  在全球最大土方机械制造园区——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区内,备料、焊接、机加工、涂装、装配、调试……挖掘机全生产流程实现智能化生产,平均每6分钟产出一台挖掘机。除了效率的提升之外,大型机械也能实现“柔性生产”。在全球最先进的搅拌车智能工厂——中联重科沅江搅拌车智能工厂,通过产线的柔性配置,可实现超过200多种的搅拌车混线生产。此外,中联重科全面推进焊接、除尘、加工等工艺的绿色化升级,从而实现制造技术、制造过程全环节绿色化,被国家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十四五期间,将达成100%的绿色目标。

  在全面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中,中联重科创新规划了150余项引领行业的智能制造全流程关键技术,已完成70余项关键技术在智能产线应用,截至目前智能产线多件,通过紧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前沿技术创新,将中联重科打造成先进制造和智慧智能的未来企业。中联重科先后入选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工信部全国首批30个“数字领航”企业,获评2022湖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多个智能制造领域重量级名单。

其他产品
cache
Processed in 0.00793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