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国家4A级景区江西省赣州市郁孤台游人如织,与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融为一体的花园路13号地下人防工程,同样吸引着游客的目光。近段时间以来,像花园路这处人防工程一样,赣州市5处早期人防工程实现“华丽转身”,成为观光旅游新去处、人防宣传新阵地、物资仓储新空间。
赣州市人防办副主任黄玉鹏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赣州市在老城区主干道下方修筑大量人防工程。近年来,这些工程战时防护功能丧失、平时使用功能受限、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亟需尽快治理。
早期人防工程深埋地下,部分地段渗水、坍塌,施工作业难度大、风险高。“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该市人防办党组一班人主动向市委、市政府请缨,并立下“军令状”。
在对早期工程前期排查的基础上,人防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实地测绘、勘察调查,形成数据翔实的基础性报告。经深入研究、反复论证,赣州市政府确定了以报废封填为主、结合改造提升的治理方式。
“这样的治理方式既能消除安全隐患,又能打造新的亮点,较好体现了社会效益与国防效益的统一。”该市人防办主任杨永飞告诉笔者,着眼目标任务与施工要求,他们通过招投标,遴选出一家能够自主研发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的施工单位。
封填材料需要与人防工程外部环境相适应、相融合,不然会产生新的安全隐患。人防部门指导施工单位经过数十次试验和配比优化,最终研制出较为理想的报废人防工程封填材料。
材料有了,如何输送到地下工程内部又成了问题。早期人防工程高度宽度有限,泵车、灌车进不去,而长度多在1至1.5公里之间,除了两端,中间无任何出入口,这意味着封填材料输送管道必须达到750米长。经过不断尝试,施工单位将200多根3米长的泵管首尾相连,长度达到要求后,再运用大功率地泵施压,将材料通过泵管推送至工程中心部位进行封填。
人防部门对早期人防工程治理进行清单化、台账式、全过程监管,治理一处、验收一处,确保每一处工程、每一段空间报废封填标准均符合要求。
从2022年11月初到2023年1月初,仅2个月时间,赣州市早期人防工程报废封填任务即基本完成。
在此期间,人防部门因地制宜,将6处早期人防工程打造成亮点项目,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该市人防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廖福华谈道,根据实际情况,让部分早期人防工程焕发活力,不仅可以真实记录当地人民防空发展历史,而且能够给当下带来启示:应当按照平战结合的要求筹划建设新时代人防工程,使之能够平时服务生活、战时保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