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中国混凝土展,8月5日在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作为我国混凝土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展会,活动不仅吸引了行业的头部企业,还带来了一系列看似“最土”、实则科技感满满的混凝土新技术。
此次展会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主办,覆盖博览中心4—6号馆三个展馆,展出面积约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300家。
在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展区,一个个造型别致的混凝土花坛、长椅、建筑构件、装饰面板等,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展区工作人员告诉大家,这些“建筑物”小样,都是由3D混凝土“打印机”打印出来的,3D混凝土“打印”技术,可以适用各种形状,实现“设计自由”,且不需要模具、节约材料,减少建筑垃圾,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据介绍,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南京市第四批签约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依托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南京市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管理办公室等三方共同组建,专业从事新材料及绿色增材智造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形成了从规划设计、研发装备到生产打印材料、销售构品构件的全产业链。
混凝土能“打印”,“受伤”了还能“自修复”。在另一个展区,现场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混凝土“自我疗伤”的机理。她说,通常讲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建筑材料。时间长了,中间可能会有空隙或漏缝,在混凝土中掺入一些抗渗自愈材料,当混凝土“受伤”有水渗入时,该物质可被迅速激发,重新活化、结晶,从而让混凝土实现“自修复”。“这样的自修复技术,可以延长混凝土1至2倍的使用寿命。”她说。
按照专业领域,2021—2022中国混凝土展还设立了“混凝土装备、材料、技术展区”“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及新装备展区”“水泥混凝土管涵智能环保装备及新产品展区”“混凝土外加剂展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校科技展示合作展区”等区域,集中展示了近年来行业的发展变化,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等。
本届中国混凝土展将一直延续到8月7日,展会现场还将同期举办20多场活动,邀请行业大咖,结合当前时事热点,讨论前瞻行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