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混凝土建筑落成,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危害日复一日地侵害着混凝土建筑。如不及时救治其病害,许多建筑在还没有到使用年限时就会提前报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以混凝土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混凝土维修与保护”蓬勃发展。
记者在采访有关专家时了解到,通常情况下,在建筑物投入使用20到30年左右,都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检测、维修与保护。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正确的维修与保护,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延长维修周期,降低维修与养护成本。
据了解,目前北京枫华慎实公司等科研单位已经全面掌握人防工程维修与保护的先进技术,并且已经自主开发研制成功全系列的新材料。上述技术与材料的投入使用,将在短期内解决长期困扰人防工程维护的一系列难题,极大节约混凝土建筑的维护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且可以在不改变建筑原有结构的条件下提高原有建筑的抗暴强度等级。混凝土维修保护新技术已在秦山核电站、小浪底水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