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期,进入工程机械行业之后,几经斟酌,选择了技术含量较高的混凝土拖泵打入市场。然而,当时国外企业对混凝土泵送技术进行了重重封锁。不甘受制于人的三一重工董事长三一梁稳根发誓,三一要用自主研发,赢得世界对、对中国的尊重。
在强烈使命感的驱动下,三一引进技术人才,进行了艰难的技术攻关。1994年,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排量、高压力混凝土拖泵在三一下线年,三一又研制出了我国首台37米臂架泵车,打破当时长臂架泵车洋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
现如今我国4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近70%由设备泵送,5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全部由三一设备包揽;三一泵车臂架,也由最初的37米增长至86米。这台86米泵车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从而使三一站在了世界泵车制造技术的最高峰。
相信自己,敢为人先。在混凝土机械挖掘机、轮式起重机、履带吊车等主要工程机械领域攻城略地,屡创奇迹。在的车间里,诞生了世界首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首台微泡沥青水泥砂浆车、世界钻进最深旋挖钻机等一大批高品质产品。如今,的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械已成为国内无可争议的第一品牌。
勇于创新,让人收获了至高荣誉。2005年,“混凝土泵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工程机械技术创新平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对一项创新技术的奖励,到对企业创新系统工程的奖励,标志着探索出了一条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崭新模式。
2010年12月,中国科协宣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三一首席科学家易小刚与钟南山等十位科技工作者光荣当选“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2年7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向党和国家汇报了企业的创新成就。
三一梁稳根:其实我没有什么影响力啊。每一个人,不管是德国还是美国人,首先都会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祖国,积极参与这个国家的活动。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什么错呢?如果这会影响到三一的国际化,那我宁可不要国际化,也要保持这种情感。
我在做全国代表的时候,我就讲过一句不合时宜的话,现在看来也许你们会批评我,我当时讲,全球化时代,经济是没有国界的,但是企业和企业家是有国籍的。
三一梁稳根答道,三一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情况确实比较好。对于谣言,他认为有几个原因:首先、民营企业受关注度高;其次、民企相对较弱势;第三、很多事件都牵涉到商业竞争。他说,三一要用品质改变世界,以极高的品质改变中国产品的世界形象。
但三一没有掩饰未来发展的雄心。三一梁稳根希望在未来五年内,集团的国际化收入在销售额中占的比例从目前的15%提升至45-50%。为此,将加大海外投资的力度,并将国际化视为三一的第三次创业。十年后,集团的销售额将达到3000亿的规模。
三一梁稳根认为与三一作为民企的身份不无关系。“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如果有媒体要无中生有做负面报道的话,有人去管。但民营企业呢,没人来管。”三一梁稳根说。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三一所处的竞争环境。跟欧美相比而言,中国产业发展最大的一个软肋就是竞争环境不太成熟。
关于企业如何推动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三一三一梁稳根说,如果能做出很多个世界领先的产品,这是中华民族的硬实力,同样也是软实力。而且,中华文化具有很强大的力量,是先进的文化。在商务交流活动中,我们会推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被问及对中国民营企业有何建议时,三一梁稳根说,看到总报告“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一条我就很放心很高兴了,我们的基本国策没有改变。我们希望新一届的继续改革开放。改革实际上就是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进行调整。改革不断深化,就是让市场支配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大,三一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三一开放更多的市场给民营企业,给民营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民营企业家当了党代表以后,对它本身内在的发展事业的动力,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三一梁稳根说,“党员占到三一集团员工总数的八分之一,已经成为企业的一支重要血脉。”
“我希望这个比例更大。但是有这么一个比例非常不错了。十六大以前,就是十年以前,我们不能当党代表的。所以我现在能当党代表,(民营企业家)有这么高的比例,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希望比例越来越大。”三一梁稳根说,民营企业党代表体现了主流价值观对民营企业的认可,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家这个阶层的认同和支持。
中国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重工,以闪电般的速度,三一与多年的竞争对手――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实现“联姻”,震动世界。
业界纷纷看好的同时也禁不住猜测,从未真正涉足跨国收购的三一重工,是否在跨国文化整合经验方面存在缺失?
事实上,三一的国际化步伐已经走了10年。早在2001年11月18日,三一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迪尔公司正式签订合作经销协议,三一拉开了国际化战略经营的序幕。
向文波曾表示:“国际化是一场非打不可的硬仗,三一把它当成第三次创业。”在三一重工看来,前两次创业分别是企业初创和公司上市。
在过去10年里,三一的国际化被划分为3个阶段:即2002~2005年的出口阶段,2006~2009年的海外基地投资阶段和2009年开始的本土化阶段。
是颇有胆量、并且也是较早在海外投资建设自己的研发生产基地的工程机械企业,同时也是投建海外基地较多、海外基地投产较早的企业。
从2006年开始,重工在全球多个国家相继落子布局:2006年11月,印度建厂,海外基地战略迈出第一步;2007年9月,投资美国,第一次将工厂建到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发达国家;2009年5月,挺进德国,贝德堡产业园举行奠基仪式;2010年2月,落子巴西,剑指整个南美市场;2011年4月,签约印尼,辐射整个东盟国家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投资项目完全不同于一般企业国际化的“小打小闹”,的目标是组建产业园,将其打造成完全本土化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基地。重工的海外扩张自此与徐工中联重科迥然不同。
2009年10月5日,经过3年的筹建之后,印度产业园正式竣工投产,成为首个集研发、制造、服务、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海外基地。在此后的几年,美国产业园、巴西产业园和德国产业园相继建成投产,并实现销售。
在收购德国大象之后,有人猜测,重工海外发展战略发生重大变化。但向文波明确表示,这只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战略性收购。
将获得技术领先的“德国制造”产品及创新,丰富了产品组合,同时也将获得海外强大的分销及服务网络。“对来讲,国际化起码提前了5年时间。”向文波说。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如转载本网站文章,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联系电话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高新技术装备的...查看全部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9年。自成立以来,三一始终秉持“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查看全部
20世纪40年代,沐浴着抗日战争的烽火,源起三大厂的徐工开启了与共和国同呼吸、共...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