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驰在福厦高铁上的复兴号,穿山破雾,跨过大海。这一刻,参与规划、建设、运营的2.2万余名铁路“追梦人”倍感自豪。
时间回到2018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建筑新人”古建敖来到了这片海域。进场之初,建筑团队面对茫茫大海,毫无头绪。古建敖和他的工友们不仅要搭建10.8公里长的临时运输通道和上百个海上作业平台,还要记录数据,掌握潮汐规律、海底地质等情况,实现后续的技术突破。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左右开弓,双管齐下!”在施工方案确定后,团队开始行动。施工团队建造了一座“海上孤岛”,从中心岛屿向两岸开工。
“值守海域,吃住都在岛上,我们靠船定期进行生活物资补给。”回忆往昔,古建敖觉得艰苦又甜蜜。他说,海上昼夜温差大,大家穿着短袖开工,穿着大衣完工,看日落、唠家常,成了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咻——啪——”,一枚烟花升起,又在夜空炸裂,倒映在海面。突然,风雨交加,豆大的雨点急促砸下,脚下的涛声也紧凑起来。工班长胡大财赶紧拿上了大块防雨布罩住浇筑面,古建敖也迅速检查模板及泵管加固情况。
经过认真查看,塔柱下部的泵管加固扣件松动,存在安全风险。雨在风的作用下,水平切在脸上,吹得人生疼。“扣件松了,得赶紧加固!”古建敖大喊,说着就探下身子去安固扣件。胡大财赶来,抓着古建敖的手臂,保证他的安全。在风雨中,两人相互支撑、配合,十几分钟后,泵管顺利完成加固,安全风险得以化解。那一刻,时间定格在2021年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0点20分。
“当时从塔上下来的时候,我才顾得上往下瞥了一眼,备用吊车、指挥车,安全员、设备员、试验员开始集合待命,我才安心下来。”古建敖说。车灯、手电汇聚成海面上一片闪耀的光点,刚刚的惊魂未定,仿佛只是幻觉插曲。
背靠漆黑的湄洲湾,远眺泉州城的一片烟火璀璨。远处的万家灯火与这里的静谧黑暗形成鲜明对比。5分钟后,古建敖的微信里更新了这么一句话:“爸妈,过年好!今年过年就不回去了,我在这里挺好!”
2020年6月9日,一封喜讯带着海风的味道降临,古建敖作为第一作者申请的《一种方便吊装的预制混凝土板组件》成功获得专利授权。备受鼓舞的他,后续还参与了斜拉桥塔部挂索施工悬挂操作平台、锚固块可滑移模板装置等国内高铁海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2022年11月13日,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湄洲湾跨海大桥成功合龙,跨海10.8公里,成为国内首座跨海高铁矮塔斜拉桥。建设期间,施工团队获专利、工法等科研成果60余项,填补了我国高铁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
湄洲湾跨海大桥南北蜿蜒,277.42公里铁路线上,智能复兴号载着两万多个梦想穿越大海,时速350公里。